发布时间:2025-10-15 17:55:11    次浏览
(原标题:河南宝丰新发现清代《重修香山寺碑记》)新华社郑州10月13日专电(记者桂娟)河南省宝丰县香山寺文管所近日在平整土地时新发现清代《重修香山寺碑记》碑刻一通,为研究我国汉化观音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宝丰香山寺历史沿革及兴废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该碑碑身四边残缺,字迹尚可辨认。碑身通高约1.8米,宽1.42米,厚0.41米,碑文400余字。随该碑清理出碑座一个。该碑立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由直隶武强县知县李道光撰文,山西平陆县知县敖文李德论篆额,清康熙丙午科进士天轴李建枢书丹。碑文记述明代崇祯末年香山寺被毁,仅余观音大士塔。后有僧人福贤经过20余年建设,相继建成水陆殿、伽蓝殿、六祖殿、山门、太尉殿、九老阁等佛殿,加固四周围墙,使其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经过。始建于东汉末年的宝丰香山寺,是我国汉化观音文化发祥地之一。宋、金、元、明时期,该寺规模不断扩大,明代时达于鼎盛。寺内现存有北宋著名书法家蔡京所书的《香山大悲菩萨传》碑一通,记述了大悲观音菩萨得道正果的神话故事,是中国最早记载观音证道成佛的重要历史文献。寺中央矗立着的千年宋塔--观音大士塔,为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敕建。清末以后宝丰香山寺渐趋衰落,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逐步得到恢复。1986年,香山寺观音大士塔及宋代蔡京碑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